Q&A


上次更新: 2017年6月4日


關於價值投資


Q1: 早月的投資風格?

A: 一些投資理念分享

Q2: 怎樣自學價值投資?

A: 請看筆者另一個網誌「富足人生」裡面的一篇假如你真的要學價值投資,給你這個學習路徑圖和本網誌的價值投資讀物

Q3: 怎樣用P/B來做價值投資?

A: 用P/B來投資其實是可圈可點,看了市場先生的成績後,我自己的結論是理論上勉勉強強,實際運用卻有不錯的回報。

先說為甚麼理論上我不看好。假設一間公司,資產都是現金(cash or cash equivalent),$100,沒有負債,所以淨資產$100,完全沒有水分,沒騙人,市值$50,是不是很好的投資呢?如果我說大股東兼CEO有51%股份,你又會怎麼看呢?

如果你投資了這間公司,看看二十年後是甚麼樣子。$100是現金,放定存年率1%,二十年後價值是$122. 假設給你等到了價值回歸,P/B變1,恭喜,你的年回報是4.07%。這就是P/B投資的最大問題,輸在時間上。用P/B來投資,就只能希望有一天「天可憐見」,「價值回歸」,但這天來的時間變成了關鍵,價值投資要靠估時間,是投資還是投機?

較真實的例子是那些收租地產股。

為甚麼實際上回報不錯呢?我沒有完整答案,可能是懶懶的CEO突然良心發現,可能是真的市場錯價,或一些看P/B的人都認同你(這樣的價值投資要靠人認同,很諷刺吧)。

現在較出名用P/B(或正確來說是主要看balance sheet的)的對沖基金,都會看多一兩樣,例如管理層。難度增加了,但在理論上可行性增加了很多。

就我的經驗來說,看balance sheet做投資,風險比其他的方法低,但回報方面會比看公司未來可以製造甚麼價值的投資方法低一點。

Q4: 10%ROE的公司,能用0.5倍市帳率的價錢買到,長遠回報就變20%了?

應該是越長遠就越接近10%,我分析川河時計過一次 (search "以下可以看到每年增加清盤價值8%的話,IRR是多少")

操作問題


Q1: 小弟在何時應買進(加注)一隻睇好的(已問)股票上有疑問!想知道應該以定期去買進好,或是繼續去等待下一個底點然後先去買。假設希望長期持有的話,應該點去決擇?

A: 先分清楚你那隻股票是屬於1)傳統價值股,即低P/B或低P/E(不論你是怎樣去adjust個B或E),低成長,或是2) 成長股,即高增長,普遍高p/e, p/b.

如果是1),加注應該是越低越買,因為普遍人,包括小弟自己,都會高估了價值股,所以等低價點才買較好。因為低成長,向上升太多的機會其實不太高,你可以等你有信心個價值真是你所想才買。你可以分幾檔買,有興趣可以google小小辛巴的五檔買入法

如果是2),應該是等數字確認你所想的成長才買,例如財報後。對,你可能會買貴,但真正成長股買貴的可能性其實很低,反而你估錯它是成長股的機會較大,最好有數字確認。要注意的是我指的是有護城河的成長股,沒護城河的對我來說不是好成長股,我不懂怎買。

Q2: 如果一隻好股一直跌,我愈跌愈買,因為判斷過股票一切基本面無變,信心十足,舉例呢一刻平均買入價為$10,6個月後升至$15,又6個月後大插 20%至$12,雖然是市場先生情緒波動導致毫無理由的跌價,應該把握機會買平貨,但依然比我平均作價為高,我應否再買入呢?抑或只有跌至比我買入價更低才值得再買?

追問:假設我分配此股的比例為總資金的10%,當初溝到$10 時候剛剛好佔總資金的10%,滿足了資產配置的要求。及後隨住儲蓄愈來愈多,可分配作投資的資金愈來愈多,導致此持股只佔了總資金的5%,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上述的插水情況,跌價20%至 $12,雖然仍比我平均作價為高,股票一切基本面仍然向好,我又應否再次買入呢?如果會,豈非變成愈溝愈貴?

A: 這是一個很多人也會遇到的問題,先撇開分散投資或個別股票比重的問題,我先給你一個單看一支股票的標準答案。決定是否買入一支股票,用甚麼價格買,不應該和你之前用甚麼成本價買入有甚麼關係。假設你覺得一支股票值$20,而它的現價是$15,如果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而你有資金來投資,那你應該買入這支股票,這個決定和你之前$18買過,$12買過,甚至$23買過也沒關係。同樣,如果現價是$22,那就不要因你之前買過$30就去「溝淡」,那是不理智的。這個答案你應該會見得很多,答案沒有錯誤,但讓我給你一個更深入的,更多人性要素的,和有我經驗之談的答案。

我們決定是否用現價去買入一支股票時,很多時都會受到錨定效應影響。不只我們之前看過買過的價格,就算是聽到別人買過的價格,也對我們對這支股票現價的看法有所影響。如你所說的之前買入$10,現價$12要決定買不買,我們腦海會想到如果現價買,比之前買貴了,心裡覺得好像虧了。如果$10買入的是我們認識的人,或者是一個我們不喜歡的人,我們就更難去用$12買,因為我們跟他人比,會有執輸的感覺。我們的經驗也會令我們怕買貴,因為我們一定有試過$10買入,$12再買入,之後股價跌到$8痛苦的感覺。之前試過痛,以後學乖,是很人性化的表現。

要解決這個怕買貴了的心理問題,先要放下跟人比的心理,無論那個人是我們識的,不認識的,或是你自己,你要明白,跟人比是一件自尋痛苦的事。股票的價格是不可預測,你是沒可能在最低點買,而世界上那麼多人,一定有人比你買得更抵! 之前買入和現在買入,也有一個訊息不對稱的因素是我們忽略的。你可能會覺得20年前$1買入Apple的人比5年前$100買入Apple的人聰明,但事實是$1買入的那個可能根本不知道蘋果的產品會有多好,那個決定可能只是基於一個現在我們看不到的產品。而那個$100買入的人,看到蘋果的研發能力,根據自己對手機市場的認識,覺得$100是一個有利可圖的買入價所以買入。論結果來說,$1買入的人做得好,但已理智和做正確決定來說,更可能是$100買入的人做得更好。就你那個例子$10買入後經過六個月,你對這支股票有更多的認識,所以現在高一點價格買,買的決定可能比之前做得更對。(你可以用買樓花和買現樓做個相似的比喻)

說到底,和標準答案一樣,最重要的是看現價和你覺得它現在值多少錢來決定現在買不買。

股票佔比問題。既然你預了組合10%的份額給這支股票,現在只有5%,那你看完以上的答案後你應該懂得選擇。

分配股票在組合份額應該用現在市價來看比用成本來看好,但也有例外。這個例外就是在於你對股票的分析能力有多好,你對估值的信心有多少。一開頭的例子,如果你無法斷定那支股票值$20,那很多看法和之前提議的決定也無法成立。對,如果做投值投資但做不到估值,我不知給你甚麼答案好,不如買指數基金好了...如果你對估值沒信心,但堅持要做個股投資,在這個情況下我還是有一個提議,就是用成本來分配股票份額,份額不要太大,分散投資多一點,而最好不要把份額隨時間提高得太快,這樣才可以避免損失過大。畢竟避免損失比賺錢重要,這不只是價值投資的教條,更是合乎人性的選擇。

財報分析


Q1: 最近一直想加強自己睇年報的能力、請問早月兄有沒有相關書籍介紹、能增強這方面的知識?

像學中醫一樣,書教的只是甚麼藥有甚麼藥性,甚麼病可以用甚麼藥醫,但到看診時需要的是經驗和臨場應變。看年報做分析也是一樣,年報每間公司都有不同資料,有些資料有用有些沒有用,每樣資料之間的關係財報上也未必會言明,要靠經驗和臨場判斷。經驗可以從看年報和別人的分析文章慢慢學習到,臨場的判斷就要自己多些去臨場,看年報,做多些判斷,寫分析。這個「寫」很重要,沒有寫過的話就很難看到一些細節位,學到甚麼也很易忘記。

這個blog右邊「價值投資讀物」有我一些推介的書,不過沒有一本是針對看年報做分析。它們有些是基本功,即解釋甚麼是ROE或者甚麼是護城河這一類,有些是看財報中可能會騙人的地方,例如「Asian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」。這些書多是教你某個特定場合可以做甚麼,例如想看公司穩不穩健可以計「負債權益比」,看公司賺不賺錢可以看ROE,但判斷你要處理的是甚麼場合,看ROE還是ROA還是ROIC還是有甚麼要調整,則只能憑經驗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